个人简介
张刚要,教育学博士、教授、硕士生导师。
2015年毕业南京师范大学,获教育学博士学位。2016年10月-2017年10月香港大学教育学院访学研究。2019年入选江苏省“六大人才高峰”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。2022年入选江苏省“333人才培养工程”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。
研究方向:教育技术基础理论、数字化学习行为、数字教育资源开发。
电子邮箱:zhanggy@njupt.edu.cn。
代表成果
A 学术论文
1、2019,“限制MOOC学习者自由对其持续学习意向的影响机制研究”(2/2),《电化教育研究》(CSSCI检索),第2期。
2、2018,“基于质性分析的MOOCs高退学率归因研究”(1/2),《电化教育研究》(CSSCI检索),第1期。
3、2017,“理解MOOC的完成率:归因与挑战”(1/2),《中国电化教育》(CSSCI检索),第12期。
4、2017,“论教育技术学理论的结构、发展阶段及其动因”(1/1),《电化教育研究》(CSSCI检索,人大报刊复印资料《教育学》2017年第11期全文转载),第8期。
5、2017,“‘微硕士’项目:基于慕课的混合教育模式创新”(2/2),《现代教育技术》(CSSCI检索),第12期。
6、2017,“教学媒体:从技术工具论、工具实在论到具身理论的范式转换”(1/2),《中国电化教育》(CSSCI检索,人大报刊复印资料《教育学》2017年第7期全文转载,《教育学文摘》2017年第3期转载),第4期。
7、2017,“教育回归生活世界:技术具神性的启示”(1/2),《当代教育科学》(北大核心),第1期。
8、2016,“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之外的第二条道路——‘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’路径之反思”(1/2),《中国电化教育》(CSSCI检索,人大报刊复印资料《教育学》2016年第8期全文转载),第5期。
9、2016,“教育哲学的技术向度:一个概念及其分析框架”(1/2),《电化教育研究》(CSSCI检索),第5期。
10、2015,“基于TAM的高校网络课程接受度影响因素研究”(1/2),《中国电化教育》(CSSCI检索),第6期。
11、2014,“技术时代教育哲学的拓展研究——论教育技术学与教育学的深度融合何以可能”(1/2),《中国电化教育》(CSSCI检索),第9期。
12、2013,“基于共词分析的教育技术学学科结构可视化研究”(1/1),《中国电化教育》(CSSCI检索,人大报刊复印资料《教育学》2013年第5期全文转载),第2期。
13、2011,“回到教育技术实践本身:一种现象学解读”(1/2),《电化教育研究》(CSSCI检索,人大报刊复印资料《教育学》2012年第2期全文转载),第12期。
14、2015,“教育的理想主义与功利主义:社会本位的立场”(1/2),《澳门十大网赌排行榜学报(社科版)》,第3期。
15、2011,“教育领域中的技术异化”(1/2),《澳门十大网赌排行榜学报(社科版)》,第1期。
16、2008,“教育游戏的现状分析与发展研究”(1/2),《电化教育研究》(CSSCI检索),第2期。
17、2008,“全国教育科学规划2001-2007年教育技术学立项课题统计分析”(1/1),《电化教育研究》(CSSCI检索),第10期。
18、2008,“聋童言语训练系统的设计、开发与应用研究”(1/2),《现代教育技术》(CSSCI检索),第3期。
B 教材/译著
1、2014,教育技术导论(教材,4/9),高等教育出版社。
2、2017,Premiere Pro CC多媒体制作案例教程(教材,3/3),清华大学出版社。
科研项目
1、2016-2019,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:“MOOC学习者行为意向影响因素模型与实证研究”(16YJC880100),主持人。
2、2015-2018,江苏省教育科学“十二五”规划重点资助课题“MOOC学习者行为意向影响因素实证研究” ,(B-a/2015/01/032),主持人。
3、2012-2015,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“教育技术理论体系系统构架研究”(BCA120023),4/7。
4、2013-2015,江苏省高校哲社基金“基于TAM的高校网络课程接受度研究”(2013SJB880064),主持人。
5、2009-2011,江苏省高校哲社基金“教育信息技术异化问题研究: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视角”(09SJD880051),主持人。
6、2013-2017,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青年课题“基于用户满意度的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使用效益研究”(ECA110332),2/6。
学术获奖
1、2018年,“教学媒体:由技术工具论、工具实在论到具身理论的范式转换”,获江苏省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(1/2),授奖部门:江苏省人民政府。
2、2018年,“论教育技术学理论的结构、发展阶段及其动因”,获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(哲学社会科学类)二等奖(1/1),授奖部门:江苏省教育厅。
3、2016年,“回到教育技术实践本身:一种现象学解读”,获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(教育研究类)三等奖(1/2),授奖部门:江苏省教育厅。
4、2016年,“技术时代教育哲学的拓展研究”,获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(哲学社会科学类)三等奖(1/2),授奖部门:江苏省教育厅。
学术交流
2017年6月,香港教育技术国际论坛(香港大学承办),做题为“Understanding the MOOCs completion: attributions and challenges”的主题演讲。